Sunday, June 24, 2007

一條商道的誕生台灣做後盾 世界任我行

一條商道的誕生台灣做後盾 世界任我行
【經濟日報/陳慧敏 林妙容】 2007.04.20 05:35 am

MIT公司是Made in Taiwan的縮寫,進口台灣汽車零組件,銷售到南非和整個南部非洲國家。

台灣的政治情勢瀰漫「正名」氣氛,焦慮「台灣」在國際不夠響亮。對世界角落的台商來說,台灣不是地理名詞,更不是鄉愁。他們正和當地的競爭對手比較,誰最能掌握並運用台灣產業資源,打造供應鏈平台,誰就能勝出。這不是地理考試,是一場經濟競爭力的比賽。

外貿協會副祕書長葉明水說,台商到世界各地,仍習慣和台商做生意,應用台灣原有產業資源,有群聚效應傾向。這種傾向,展現在供應鏈和技術支援層面,就成了在產品流程中,台商一個個串連、接力的「台灣/台商協力平台」。

南非約翰尼斯堡的雙B轎車滿街跑,台灣車迷少見的高級車隨時呼嘯而過,如同參加動態的汽車展。南非汽車市場正蓬勃發展。

我把MIT正名了 全靠展現經濟實力

王新契看好汽車商機,1993年投入南非市場。他在台灣就做這行,對業界人脈和資源瞭若指掌,於是快速架構出跨海平台。太太張玉婷負責向台灣一、兩百家供應商採購車鈑金件、底盤、鎖頭等,每月出貨二、三百個貨櫃,來自帝寶、開億、堤維西等台灣知名企業。

王新契市場版圖不只南非,還有那米比亞、辛巴威、波札那等南部非洲國家。「我對台灣的供應鏈比白人熟,因為我就是台灣人,有先天優勢,」王新契說。台灣是全球副牌汽車零組件市場(After market)的最大出口國,台灣車輛公會統計,去年出口規模達新台幣1,328億元。現在,南非白人也開始懂得到台灣採購。

王新契就把公司命名為「MIT」,是「Made in Taiwan」的縮寫。很早以前,MIT等同於劣質品;如今,他滿臉傲氣地說:「台灣的零組件研發速度與國際同步,價格又比歐洲廠便宜,產品齊全,我以MIT為榮。」台商把MIT正名了,無關虛無的政治認同,一路走來,全靠經濟實力的展現。

我懂中文是優勢 白人想採購沒管道


另一個例子,是在南非約堡專攻汽車空調零件的Orient Collection Imports董事長洪紹雄。他專注空調零件,以多樣少量、產品齊全策略吸引客戶;以散熱片來說,從冷門貨款到大眾貨色,有200多種。

洪紹雄能做到「產品齊全」,全賴他對兩岸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的熟悉。他向台南關廟萬在公司買散熱片、水箱和蒸發器,跟板橋金興汽車材料公司買風扇,低價產品則向大陸工廠採購或共同開發。他分析,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願意先一步投資開發模具,立即為新車款提供零件,大陸工廠遠比不上。他說:「我比南非的競爭者跑得快,能找到更便宜、更多的生產來源,我懂中文,這就是我的優勢。」

在世界地圖上猶如彈丸的台灣,卻是掌控全球生產鏈的要塞。世界角落的台商,嫁接台灣供應鏈平台,並由台灣經濟的根莖源源輸入養分。台灣產業發展有多肥沃,在海外的果實就有多甜美。

與全球產業脈動同步的台灣,也是全球台商取得最新產業情報、技術、產品的後勤總部。對單打獨鬥的中小企業台商來說,台灣機械設備廠商扮演關鍵而微妙的角色。台灣機械產業去年產值為新台幣5,877億元,跟日、德、義等工業大國同台競爭,更是世界台商打敗當地競爭對手的「秘密武器」。

在烏干達經營塑膠袋工廠的周庭選,產能已是當地競爭對手的三、四倍,機器是台灣製造。周庭選迄今仍定期回台中、嘉義,看最新的機器設備,並透過機械廠商安排,參觀台灣同業工廠,「我從中學到最新的技術運用、管理know-how,是我充電最重要的方式」。

在巴西,台商張永西的合成塑膠皮工廠已是巴西第二大。張永西在1987年引進台灣機器,聘請南亞塑膠退休的廠長定期到巴西考察,確保巴西工廠的專業流程、技術、機器設備,都能和台灣同步。張永西運用的,是台灣產業平台。

我自組協力平台 價格因素出現混血

被兩岸政治擠壓到邊緣的台灣,飛往世界各國,往往要轉機再轉機。勇闖天涯的世界台商,善於利用台灣既有的產業資源、技術、資金為養分,建立出跨境的供應鏈平台,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繫,串連出通暢的「新商道」。

不過,在一些過度競爭的產業,台灣自組的協力平台,已出現混血。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市的布商楊水昇、楊宗霖父子,過去從台灣進口特殊布料,近來台灣受到大陸衝擊,價格不再像過去一樣具競爭力,楊家現在的60%布料從台灣進口,楊宗霖不諱言,比率還可能再降。 「台灣協力平台」正轉變到利用講中文優勢到大陸直接採購的「華文協力平台」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