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ne 24, 2007

烏干達台商》陳基藤賣摩托車 叫我第一名

烏干達台商》陳基藤賣摩托車 叫我第一名
【經濟日報╱陳慧敏】 2007.06.22 11:08 pm

在烏干達開設TIC塑膠工廠的陳基藤(左)和周庭選(右),雖然當地生產條件差,停水停電,基礎建設不足,但利潤率高達35%到倍數以上。

陳基藤在台灣原本從事塑膠行業,1993年到迦納考察,透過周庭選父親周森林引介,先到迦納投資,1995年轉到烏干達,與周庭選合資塑膠工廠,一開始就是全家移民。

除了塑膠工廠,他與太太轉投資摩托車生意,代理銷售大陸濟南輕騎摩托車。「輕騎」摩托車品牌在他們經營下,已成為烏干達當地的大陸摩托車第一品牌,「連不知名的鄉下,都跑著輕騎摩托車,他們都從鄉下來買。」

他抱怨在烏干達生產的難處,「投入才知道苦,停水、停電,黑人整人是整死人。」他有幾段被黑人惡整的經驗,幫他煮飯的黑工,懷孕想籌錢,竟然到警局告他強暴,月薪新台幣1,000元的警察曾在他車內放毒品栽贓。

講起這些似乎滿腹辛酸,但話題一轉,卻眉飛色舞談到「利潤好得不得了」,他說,在烏干達修理一個馬達,可以在台灣買半個馬達,烏干達有很多無形成本,「如果控制得住,就能賺錢,這就是比管理能力。」

烏干達大陸商人約有500至600人,有十個人在烏干達銷售摩托車,卻都不是陳基藤夫婦的競爭對手。他們每月賣出250到300 部,如果以一輛賺50美元計算,每月可賺入1.5萬美元。

陳基藤說,摩托車從大陸直接進口,運費不算高,大貨櫃一個約8,000美元,可載200台,平均一台摩托車運費40美元,路線是從山東青島出口,走太平洋穿越麻六甲海峽,進入印度洋,到肯亞蒙巴薩上岸,海運要走24天,上岸走陸路要1,200公里,花十天,如果走火車要一個月以上。

為了調配貨品,不急的訂單走火車,緊急走陸運,他們會先拆既有的摩托車零件來為客人維修,以縮短維修天數,維修服務好,讓他們不打廣告就爭取到客戶。

台灣人拚命往大陸跑,他在中部擁有將近4,000家客戶,「現在回台灣,只能找到一、兩位朋友,其他全都在大陸廣東一帶。」

他說:「這裡是輕鬆賺錢,不像台灣和大陸,拚了命才能求生。」雖然在距離台灣遙遠的國度,他卻沒有思鄉的愁思,悠然自得在烏干達過日子。

飛越烏干達》黑工天真無知 好氣又好笑

飛越烏干達》黑工天真無知 好氣又好笑
【經濟日報╱陳慧敏】 2007.06.23 03:38 am

談起管理烏干達黑工,周庭選已摸索出一套心法。他說,員工常有偷竊等行動,除非過於嚴重,如果只是偷竊,他會要求員工寫悔過書,連警察局都不送,讓員工心中有警惕。「錄取新員工,反而更麻煩,老員工比較容易提防。」

周庭選認為,與其痛罵員工行為脫軌,不如建立管理制度。他說,最早曾開除多次偷竊的某位員工,該員工反而到勞工局反告他們。從此之後,他就建立請假制度、偷竊也留下悔過書,一旦遇到勞工局上門來找,請黑人人資經理帶著書面資料出面處理,難題都能迎刃而解。

為管理員工,周庭選提供員工宿舍,員工攜家帶眷,進駐50個家庭住進去。他說,烏干達沒有路牌,沒有身分證號,也不見得有電話、手機,馬路交通也差,為避免員工缺工問題,設員工宿舍,不僅可以幫員工省下交通費和宿舍費,更重要的是,工人可以準時上班,大家一吆喝,就到工廠,省卻許多管理不便。

充滿幽默感和耐心的周庭選,把員工當學生來教。他說,明明上過大學的秘書,竟然不會使用電腦文書檔案,電腦只懂皮毛的他,也竟然變成員工眼中的專家,秘書還稱讚他:「老闆你好棒,可以來我們的大學當電腦老師。」

甚至,當某位員工手受傷流血不止,他的員工連保健常識都很缺乏,他立刻要受傷者手抬高,進行止血後送醫。事後再招集員工,告訴大家手抬高是要超過心臟,綁繃帶是要止血,護士問止血多少時間,是因為止血過久,組織會壞死,為員工上健康教育課。

烏干達台商》周庭選 穿毛衣是唯一的鄉愁

烏干達台商》周庭選 穿毛衣是唯一的鄉愁
【經濟日報╱陳慧敏】 2007.06.23 03:38 am

周庭選是在1993年退伍後,就由在迦納投資多年的父親周森林領著去烏干達,父親三天後離開,就把英文破爛的他,丟給台幹和黑人。如今,十多年過去,他在烏干達的非洲生活悠然自得,不僅結交各國的朋友,賺錢也賺得很輕鬆。

談起自己對非洲的第一印象,他說:「非洲比我想像得好一百倍」,他發現,烏干達街上沒有媒體刻板印象的沒有穿衣服和鞋子的非洲人,當地人受到英國殖民傳統影響都穿西裝、皮鞋。

非洲台商歸納周森林賺錢是靠「冰條和鐵條」兩項。周庭選說,周森林原本理想家集團總經理,台灣事業結束,轉赴西非考察,到迦納投資,觀察一年有10個月是高溫天氣,於是引入百吉棒棒冰的機器。

最鼎盛的時間,周森林從迦納到象牙海岸邊境開四家製冰工廠,有800個黑工騎著台灣腳踏車,載著冰桶去賣冰,棒棒冰不怕耗損,融化變成水,回來再重冷凍就好。光是冰棒的生意,讓他們賺入投資鋼鐵廠等其他產業的資本。

於是,周森林1996年在世界銀行牽線之下,投資3,000萬美元扶助迦納煉鋼廠,這座西非最大的煉鋼廠,光是用電量就是當地三分之一電力,直到2002年電廠國有化,才退出經營。不過,周森林政商人脈豐沛,隨時開創新商機,他近年低價取得當地即將砍伐重新種植的橡膠木,經過簡易加工和運送,轉售馬來西亞成為家具原料。

周庭選被父親派到烏干達,最初原是要投資鋼鐵廠,不過,卻因緣際會轉變為經營餐廳和塑膠廠,如今主力是塑膠工廠和貿易公司,從生產包裝塑膠袋,延伸到包裝機、逆滲透淨水器、不鏽鋼水馬達等。

他在烏干達生活優渥從容,他說:「繼續待在台灣,我不過是小上班族,怎麼能賺那麼多錢?怎麼能過得這麼舒適?」他說,黑人想法很單純,不會害人,做生意也單純,「這裡雖然有競爭,但是,也不是流血廝殺。」在非洲生活和工作都可以靠黑人打點,相對地,到歐洲或台灣卻請不起傭人和司機,事事要自己來。

他在非洲磨練下來,眼界開了,膽子也大了。他說,烏干達雖然台灣人十根手指就可以算完,卻一點也不寂寞,因為他在烏干達有華人朋友,美國、歐洲、黑人、菲律賓朋友,結交多種族、多文化的朋友,生活圈和視野都大很多。

在烏干達住久了,他也變成「專業導遊」。不管是親朋好友來訪,還是官員、學者過路,都不免把他當成烏干達「達人」,為了應付所有人的問題,他還特別去背誦烏干達基本資料,產業特色、維多利亞湖面積、氣溫、首都由來等,「以前當學生,讀書考試都沒有那麼認真。」他說。

周庭選沒有鄉愁,縱然朋友都在台灣,卻可以透過網路串聯,並不寂寞。唯一的鄉愁是「穿毛衣」,烏干達雖有赤道經過,卻位處高原,四季如春,愛穿毛衣的他,只能每年飛回台北度冬,在台北的寒流當中穿毛衣過過癮。

飛越烏干達》台商輕鬆賺黑金

飛越烏干達》台商輕鬆賺黑金
【經濟日報╱文/陳慧敏】 2007.06.23 03:38 am

烏干達維多利亞湖GABA BEACH,鱸魚肉被切片下來外銷歐美,魚骨烤成魚乾,轉售給當地人當食物。

提到烏干達,大部分人只聯想到烏干達前總理、吃人肉的阿敏,少有人知道,烏干達如今是東非國家當中政治穩定、安全係數高的地區,是鄰近東非國家的市場轉運站。烏干達台商約十個人,談不上做大事業,個個都是輕鬆賺大錢。

政治穩定 生意好做

肯亞是東非觀光大國,機場現代化,相對地,烏干達是東非的內陸高原小國,從肯亞奈洛比飛往烏干達首都,觀光客少了大半,烏干達首都機場小而溫馨,如同台灣地方機場。從機場前往首都KAMPALA的兩線道,偶爾經過幾個村落,村落有雜貨店,幾家商品露天銷售自製的家具、鋁門窗,充斥大陸低價商品,也賣當地人的主食─飯蕉。

起起伏伏的山丘組成KAMPALA的樣貌,路上奔跑的汽車和肯亞一樣都是二手車,汽車卻比肯亞少了許多,更多是大陸生產的低價摩托車。幾處地區正加緊建設旅館,只為了迎接大英國協所有會員國9月的聚會。

暴君不再,烏干達恢復寧靜和穩定,成為鄰近東非國家的經濟補給站。台商陳基藤說,烏干達位於內陸,市場看起來很小,其實不然,鄰近國家戰亂造就烏干達的商機,「盧安達、蒲隆地、坦尚尼亞、查德等地,以及北部正在內亂的蘇丹南部,脫離剛果政府的剛果河以東居民,通通跑來烏干達採購。」

鄰國戰亂 屍袋熱賣

台商周庭選就曾發過一筆戰爭財。鄰近的盧安達在1995年發生種族大屠殺,兩個族群相互仇視,以刀互砍百姓,屠殺延續近年,死傷百萬人,國家救援機構束手無策,不斷下單向周庭選的塑膠工廠購買屍袋。

周庭選回憶說:「接單接到手軟,生產不完,我們哪會生產屍袋,就是建築防水用的厚黑色塑膠袋,人往內丟,兩邊口一綁,就扔上卡車。」讓他驚嘆人命之賤。

台商在烏干達多是從事小中企業,有人賣二手衣、有人賣鞋子、有人開餐館。合資開TIP塑膠工廠的周庭選和陳基藤就說,烏干達生產條件不佳,時常不預警停水、停電,勞工難管,配套工業不夠。細數了一大堆問題,他們卻一點也不想走,反而愈做愈起勁,原因是烏干達是賣方市場,生意很好做。

陳基藤說,他在樹王曾經營塑膠工廠,附近半徑10公里內,至少有40家同業,利潤殺到不到10%,血流成河。人口2,700萬的烏干達,全國塑膠工廠不超過25家,還銷售到鄰近其他國家,利潤都是倍數才做。

他形容:「客人捧著現金預繳,拿號碼牌,求我們先給貨」,甚至,「工廠三部印刷機,每天趕工也不夠,下班前,要動用保全把等著領貨的客戶趕走。」周庭選說:「我們做的都是小生意,不需要牽扯政商關係,如果搭上政商關係,會有更多暴利事業。」

滯銷商品 變搶手貨

有趣的是,烏干達基礎建設缺乏,生產進口原物料要有計畫,陳基藤說:「產品滯銷,在台灣急都急死了,在這裡,別人總會有沒計劃好的時候,滯銷貨原本是垃圾一堆,反而變成搶手貨,不要灰心,總有一天等到你。」

陳基藤比較,在台灣利潤差,還要不時更新技術、買新機器,深怕落後,在烏干達輕鬆做,等到有點競爭壓力,還可以避開低利潤產品,仍有賺頭。

談到烏干達利潤高,他們擔憂:「台商會不會看到報導,就扛著機器來了?」烏干達畢竟遙遠而寂寞,想去落地生根,需要一點自得其樂的本領。他們建議,輪胎、食品等基礎民生工業,在烏干達都有生存空間,「還是歡迎台商來投資,熱鬧一點」。

一條商道的誕生台灣做後盾 世界任我行

一條商道的誕生台灣做後盾 世界任我行
【經濟日報/陳慧敏 林妙容】 2007.04.20 05:35 am

MIT公司是Made in Taiwan的縮寫,進口台灣汽車零組件,銷售到南非和整個南部非洲國家。

台灣的政治情勢瀰漫「正名」氣氛,焦慮「台灣」在國際不夠響亮。對世界角落的台商來說,台灣不是地理名詞,更不是鄉愁。他們正和當地的競爭對手比較,誰最能掌握並運用台灣產業資源,打造供應鏈平台,誰就能勝出。這不是地理考試,是一場經濟競爭力的比賽。

外貿協會副祕書長葉明水說,台商到世界各地,仍習慣和台商做生意,應用台灣原有產業資源,有群聚效應傾向。這種傾向,展現在供應鏈和技術支援層面,就成了在產品流程中,台商一個個串連、接力的「台灣/台商協力平台」。

南非約翰尼斯堡的雙B轎車滿街跑,台灣車迷少見的高級車隨時呼嘯而過,如同參加動態的汽車展。南非汽車市場正蓬勃發展。

我把MIT正名了 全靠展現經濟實力

王新契看好汽車商機,1993年投入南非市場。他在台灣就做這行,對業界人脈和資源瞭若指掌,於是快速架構出跨海平台。太太張玉婷負責向台灣一、兩百家供應商採購車鈑金件、底盤、鎖頭等,每月出貨二、三百個貨櫃,來自帝寶、開億、堤維西等台灣知名企業。

王新契市場版圖不只南非,還有那米比亞、辛巴威、波札那等南部非洲國家。「我對台灣的供應鏈比白人熟,因為我就是台灣人,有先天優勢,」王新契說。台灣是全球副牌汽車零組件市場(After market)的最大出口國,台灣車輛公會統計,去年出口規模達新台幣1,328億元。現在,南非白人也開始懂得到台灣採購。

王新契就把公司命名為「MIT」,是「Made in Taiwan」的縮寫。很早以前,MIT等同於劣質品;如今,他滿臉傲氣地說:「台灣的零組件研發速度與國際同步,價格又比歐洲廠便宜,產品齊全,我以MIT為榮。」台商把MIT正名了,無關虛無的政治認同,一路走來,全靠經濟實力的展現。

我懂中文是優勢 白人想採購沒管道


另一個例子,是在南非約堡專攻汽車空調零件的Orient Collection Imports董事長洪紹雄。他專注空調零件,以多樣少量、產品齊全策略吸引客戶;以散熱片來說,從冷門貨款到大眾貨色,有200多種。

洪紹雄能做到「產品齊全」,全賴他對兩岸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的熟悉。他向台南關廟萬在公司買散熱片、水箱和蒸發器,跟板橋金興汽車材料公司買風扇,低價產品則向大陸工廠採購或共同開發。他分析,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願意先一步投資開發模具,立即為新車款提供零件,大陸工廠遠比不上。他說:「我比南非的競爭者跑得快,能找到更便宜、更多的生產來源,我懂中文,這就是我的優勢。」

在世界地圖上猶如彈丸的台灣,卻是掌控全球生產鏈的要塞。世界角落的台商,嫁接台灣供應鏈平台,並由台灣經濟的根莖源源輸入養分。台灣產業發展有多肥沃,在海外的果實就有多甜美。

與全球產業脈動同步的台灣,也是全球台商取得最新產業情報、技術、產品的後勤總部。對單打獨鬥的中小企業台商來說,台灣機械設備廠商扮演關鍵而微妙的角色。台灣機械產業去年產值為新台幣5,877億元,跟日、德、義等工業大國同台競爭,更是世界台商打敗當地競爭對手的「秘密武器」。

在烏干達經營塑膠袋工廠的周庭選,產能已是當地競爭對手的三、四倍,機器是台灣製造。周庭選迄今仍定期回台中、嘉義,看最新的機器設備,並透過機械廠商安排,參觀台灣同業工廠,「我從中學到最新的技術運用、管理know-how,是我充電最重要的方式」。

在巴西,台商張永西的合成塑膠皮工廠已是巴西第二大。張永西在1987年引進台灣機器,聘請南亞塑膠退休的廠長定期到巴西考察,確保巴西工廠的專業流程、技術、機器設備,都能和台灣同步。張永西運用的,是台灣產業平台。

我自組協力平台 價格因素出現混血

被兩岸政治擠壓到邊緣的台灣,飛往世界各國,往往要轉機再轉機。勇闖天涯的世界台商,善於利用台灣既有的產業資源、技術、資金為養分,建立出跨境的供應鏈平台,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繫,串連出通暢的「新商道」。

不過,在一些過度競爭的產業,台灣自組的協力平台,已出現混血。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市的布商楊水昇、楊宗霖父子,過去從台灣進口特殊布料,近來台灣受到大陸衝擊,價格不再像過去一樣具競爭力,楊家現在的60%布料從台灣進口,楊宗霖不諱言,比率還可能再降。 「台灣協力平台」正轉變到利用講中文優勢到大陸直接採購的「華文協力平台」。

後配額時代》免關稅 大利基

後配額時代》免關稅 大利基
【經濟日報/陳慧敏】 2007.04.20 05:36 am

賴索托的成衣紡織業起步晚,論工人手藝,不如東南亞的菲律賓工人靈巧;論勤奮,也比不上大陸、越南、柬埔寨的勞工。因此,賴索托的成衣廠接單,傾向接樣式簡單、好做、大量的代工單子;此外,賴索托缺乏基礎建設和配套工業,台商不得不從台灣運原物料和副料,運費成本因而大增。

不過,在成衣全球競爭訂單、利潤微薄的惡劣環境下,賴索托仍有「利基」存在。

台資成衣廠前進賴索托,在2000、2001年有一波高峰,吸引六、七家左右台商成衣廠,年興加碼投資就是此時。當初協助年興等台灣成衣廠前往設立公司的台商吳介雄分析,主要是美國在2001年提供「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」(AGOA),在賴索托設廠外銷到美國可享免配額、免關稅優惠,AGOA實施到2015年。

如今即使全球已進入「後配額時代」,免關稅仍是在賴索托設廠的大利基。17.5%的關稅高嗎?品牌大廠願意給成衣加工的利潤僅有5%,因此,賴索托台商扣除運費等高成本,「還是有剩一點」。

另一項加分優勢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推動「關稅減免額度認證計畫」(Duty Credit Certificate Scheme,簡稱DCC),賴索托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員之一,由於2005年匯率波動過大,賴索托等地紡織成衣業利潤被匯差侵蝕,無法生存,為支持經濟發展才有此補貼。主要優惠是給予出口憑證可抵進口稅,企業可拿此憑證轉賣給貿易商,以求貼現,此一計畫還溯自2000年實施。

年興在天的另一邊落地生根…

年興在天的另一邊落地生根…
【經濟日報/陳慧敏】 2007.04.20 05:36 am

賴索托台商居住在邊境的南非淑女鎮,恬靜又溫馨,台商彼此相識,在工作上即使是競爭對手,生活卻是好朋友。

年興外派海外的台籍幹部,不僅是外派台幹一個人,甚至照顧全家;更鼓勵台幹全家移民,做完全落地生根的打算。

賴索托紡織廠協理林見安,就帶著太太、二女兒林怡翠和二女婿李懷民移民到賴索托,已取得公民身分。年興的設想也非常周到,不僅為他們申請居留證和公民,甚至提供宿舍,還代為眷屬安排工作。

林怡翠和李懷民原本在台灣媒體工作,為了父母的工作而移居賴索托,也須思考自己的未來。像李懷民,放棄編輯工作,轉跑道進入年興負責資訊部門;林怡翠則把寫稿的專長帶到賴索托,擔任當地僑社的幹部,並進入僑社成立的台斐台商學校擔任中文老師。他們都不後悔這麼做,更愛上賴索托的天寬地闊,和他們的居住地─南非淑女鎮的恬淡安靜。

賴索托的台商在1991年經歷賴索托總統選舉後的政治暴動之後,集體遷居在賴索托邊境的南非淑女鎮(Ladybrand)。這些台商每天「出國」,穿越南非出關檢查邊境,進入賴索托上班。

淑女鎮上的台商彼此間感情溫馨融洽,沒有小圈圈和派系,台商之間彼此相互幫助,時常相約吃飯、喝酒和唱卡拉OK。林見安說,「這裡甚至保持了台灣二、三十年前的農業社會傳統,人和人的真誠,長輩和晚輩間的倫理,以及節日的習俗」。這裡,沒有鄉愁,對他們來說,賴索托已是第二故鄉。

台商史詩,下一篇更壯麗…

台商史詩,下一篇更壯麗…
【經濟日報/林妙容】 2007.04.20 05:36 am

在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克,八、九名台商團團圍坐。他們在這個與祕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自由貿易區從事邊境貿易,最久的已有20多年,短的也有十多年。

他們,是賣台集團

其中,有賣二手電腦的,有賣禮品、玩具、雜貨的,每天靠著比別人低一點的採購價格,大進大出,賺取差價。店內批發生意上演的是真實的肉搏戰。打贏了,客戶捧著美金現鈔上門;打輸了,對著堆積成山的滯銷貨發愁。

請他們為台商下定義,大家七嘴八舌:「台商遠渡重洋」、「台商是國際孤兒」、「台商靠自己」、「台商是變形蟲」、「台商是賣台集團」、「台商哪裡有商機,就到哪裡去」、「台商是台灣經濟結構的產物」(有人突然認真講究起來)…;還有人說,台灣的工廠生產蓬勃,遠赴海角天涯的台商,就是為了替台灣的產品找市場;最「台」的形容是,台商是打不死的蟑螂,擁有超強的生存能力。

不論台商如何詮釋自己,三、四十年前,台商的概念還不存在。當時的台灣落後,經濟還未發展,沒有足以支撐台灣人到世界各地做生意的土壤。經常到世界各地探訪台商的台灣外貿協會副祕書長葉明水認為,「台商」是很晚近才形成的概念,至少在1990年後才慢慢有人談,大約在1995年後具體成形,是近十年的事。

他們,愈來愈在地


葉明水說,不同於過去老僑到海外開餐廳,或到其他國家蓋鐵路留下來的移民,現在的台商和台灣經濟產業發展有著密切關係。台商跟隨市場,經常是由貿易商開始發展,逐漸轉為在地製造投資,然後再從事服務業,愈來愈在地化。

在世界各洲的台商,都可以看見這樣的發展軌跡。越南的富美興做到後來,甚至開始造鎮、開展覽館、建Shopping Mall。

過去的台商,被形容為提著一個007包包就可以到處做生意;今天的台商,態樣已十分多元。

台灣電子業崛起後,世界各地都可見到台灣電子業集團作戰的身影,鴻海在巴西就有四個廠、D-Link在全世界120個國家都有點、合勤在北歐已具規模,準備前進非洲,在台灣人不熟悉的地方攻城掠地。

不是大型集團、缺乏自行全球布局的資金與能力,台灣的中小企業仍能自組協力平台,利用全球台商群聚合作的特性與效應,充分整合全球台商資源,建構台商之間的協力平台,與他國商人在天涯海角一較長短。

以單打獨鬥的努力,成為一方之霸的台商也不少。巴西的紙尿褲與衛生棉產業,一半掌握在台灣人手裡;智利人要買平價的流行服飾,要到台灣人開的店裡;南非上班族在辦公室裡所坐的辦公椅,最多來自台灣的CHI。

台商的史詩還在書寫,定義還在形塑。台商,還在天涯海角打拚。

一種商品的旅行》南非Mecer 在地全球化

一種商品的旅行》南非Mecer 在地全球化
【經濟日報/陳慧敏】 2007.04.20 05:35 am

Mecer肯亞總經理林雪玉(Tina),一個人空降到肯亞闖市場,溫柔又強悍。

在南非約翰尼斯堡,天濛濛亮的清晨6點,萬宇(Mustek)科技集團執行長甘致行已開著防彈跑車抵達公司,開始一天的工作。他以電話遙控設在台灣的採購部門。那時的台灣是正午,採購人員不得不在滿口飯菜中,接受老闆的指示。

打敗HP、Acer等國際品牌


甘致行是道地台灣眷村孩子,隨著駐南非經濟參事、父親甘居正到南非落地生根,創辦Mustek集團。Mustek自創的Mecer品牌桌上型電腦,在南非打敗HP、Acer等國際品牌,稱霸桌上型電腦60%到65%的市占率,整體電腦市場也有18%。Mecer是第一家在南非上市的企業。

Mecer也把觸角伸出去,轉投資奈及利亞、肯亞、辛巴威等非洲國家,及巴西等新興市場。Mecer與奈及利亞當地合資夥伴成立的公司,以Zi-nox品牌,同樣是該國桌上型電腦的龍頭,搶下電腦市場三成大餅。

甘致行座位背後掛的是非洲地圖,在他的雄心志略中,深知自己的優勢是「非洲經驗」。非洲的市場規模不小,但進入障礙多,成為他的「天險」。他耐心尋覓當地合作夥伴,培養自己的人才,再調兵遣將,攻打市場。

在他攻城掠地的背後,源源不絕支援糧秣的,正是台灣的資訊電子供應鏈。Mecer採購總部設在台灣,但人在南非的甘致行一定親自掌握採購決策。

善用台灣資源 供應鍊優勢,強調彈性靈活

他創業時,正是台灣資訊電子產業起飛的年代,與許多台灣資訊科技人結下深厚情誼,「我有不懂,台灣廠商會教育我,怎麼做產品」他說。同時,由於他與業界相熟,許多知名產品的代理權,他一通電話就能拿下來。

Mecer在非洲國家打天下,最重要的策略是「在地化」,透過在地組裝生產,強調創造就業機會,爭取政府訂單。採購出身的肯亞Mecer總經理林雪玉(Tina),就善於利用台灣供應鏈資源,落實在地化。

她到肯亞掌舵,發現肯亞常停電,甚至一天曾停電十次,瞬間電壓不穩,為此,她請求台灣廠商研擬對策。

不久,台灣電源供應器全漢(SPI)公司和不斷電系統成達(centralion)公司即派赴工程師進行研究和了解,甚至為肯亞Mecer修改零件設計,增加電壓承載力。「台灣供應商非常靈活、有彈性,願意提供我資源,創造超越國際品牌的競爭優勢,」林雪玉說。

Mecer向台灣業務總部下單,這張訂單,很快就轉發到大陸工廠生產。大陸已是台灣資訊業的生產基地。

考量產品價格的市場波動,Mecer有八種價格不敏感的關鍵零組件走海運,零組件從上海或香港裝箱上船。穿過全球航運最繁忙的麻六甲海峽,從太平洋轉入印度洋,抵達南非最大港─德班港上岸。海上航程要20天,加上通關得30天。另方面,Mecer三種價格敏感的零組件,包括CPU、記憶體和硬碟,甚至少部分主機板等,則是走空運,每周下單採購,控制庫存量,三天內可到貨。

Mecer自設的組裝工廠約有80個員工,不同於大陸工廠秩序井然的肅殺之氣,現場瀰漫恬靜舒適的氣氛,工人都是慢條斯理。一位經理說:「如果拿這裡的效率跟大陸比,可能會捶心肝。」但在地組裝,是Mecer與國際品牌最大的區隔策略。

落實在地策略 釋股黑人董事,道地南非產品

Mecer在地組裝的效益,除了加快產品更新速度;更重要的是,南非執政黨已頒布黑人經濟培力法案。

Mustek很早落實本土策略,並釋股給黑人董事,調整股權架構,跨越BEE法案門檻,形成另一種優勢。Mecer產品在地組裝,每項產品都可貼上「Proudly South Africa」,成為道地的南非國產品牌。

追著甘致行細問Mecer電腦,他會忍不住強調:「自創品牌的Mecer ,只占集團營收四成;另一個營收相當的是Rectron。」

Rectron代理所有知名品牌產品,已是南非最大的產品代理通路商,搶占南非五成以上的clone市場,甘致行很清楚,「我熟悉非洲市場,又懂台灣供應鏈,成為台灣電子業廠商進入非洲市場的通道,附加價值就是在平台上。」英雄成就霸業,須懂得凡事不必在我。

台灣電腦展每年6月豋場,是甘致行、林雪玉分別從約堡、肯亞轉機三班,返抵台灣的年度盛事。他們放下遠端遙控的電話和網路,「就像是參加大拜拜一樣,可以見到老朋友」。

年興織出牛仔褲的春天

年興織出牛仔褲的春天
【經濟日報/陳慧敏】 2007.04.20 05:36 am

賴索托,被南非包圍的高原小國,草原綿延到天際,群山連綴其間。大地一片亮藍色的天空,照映雲彩,灑下多變光影。賴索托被譽為群山之國(the Mountain Kingdom),寧靜得如世外桃源。

台灣人可能沒想到,這個距離台灣遙遠的寧靜小國,熱鬧聚集了40多家台灣成衣廠,更挑起賴索托的經濟大樑。賴索托紡織成衣業去年輸美出口創匯3.8億美元,占出口額的95%;台資成衣廠在當地創造了5萬個就業機會,按每人養活一家三口計,台資企業養活了15萬到20萬人口,占賴索托首都馬賽魯(Maseru)40萬人口的近半。

車行進入賴索托工業區,黃色土地暮然出現15萬公頃的藍色鐵皮屋頂,猶如同荒漠中的一片湖水,這是全球最大牛仔褲代工廠─台灣年興紡織成衣廠的賴索托廠,也是賴索托當地最大的兩家紡織成衣廠之一,聘用員工近萬人。另一大廠是年興的競爭對手─台資的中國製衣。

跨國戰略 精密整廠輸出計畫

每個月,年興賴索托成衣三個工廠加起來要往美國出口9萬打牛仔褲;紡織廠月產800噸紗,其中500噸紗運往南非銷售;月產150萬碼牛仔布,由台灣總部調度,運往國際客戶指定的非洲國家進行加工。年興的國際客戶包括Levis、TCP、GAP、OLD NAVY、Walmart等。

年興透過集團進行跨國運作,推展全球布局,滿足國際客戶,發展出一套集團作戰的策略。

賴索托廠是年興全球布局的一隅。總部在台北內湖的年興,在苗栗後龍和頭份設有工廠,海外布局在墨西哥、賴索托。

為克服非洲基礎建設不足、配套產業匱乏的難題,年興海外工廠從進口棉花、梳棉、紡紗、織布、染整到製作成牛仔褲,採行一條龍作業,甚至自備研發人才。

年興紡織賴索托廠協理林見安說:「年興的策略就是深耕地方,不是運來舊機器,玩打帶跑的遊牧,每個廠如同出航到汪洋的大船,須能自給自足。」年興賴索托紡織廠擁有各式機器設備和技術,可以生產客戶要求的各種紗和布料。

林見安辦公室位在總部員工辦公場所的後方,一抬頭就能一眼望見每張忙碌桌子上的電腦,「每個人做些什麼事,我都可以掌握。」雖然是很小的細節,卻方便管理。工廠的設計巧妙,搬運棉花貨車卸貨後,相隔不到50公尺,就可以載著牛仔褲成衣出貨;每區空間緊扣著生產流程安排,以節省搬運成本。

經營智慧 省的細節不能馬虎

年興每個工廠的設計處處有「省」的細節,是年興累積的管理智慧。年興能進行海外布局,全靠精密的整廠輸出計畫。

林見安2001年底籌建時,總投資額1.3億美元,籌備時間長達一年。他先到墨西哥廠實習,隨後回台灣進行規劃,不斷跟墨西哥調資料、詢問看法。後來,尼加拉瓜建廠前,林見安也跟著忙碌,得不時提供看法。年興最早設立在賴索托的第一座成衣廠,就提供當地行政和運作的基礎資訊。

年興紡織廠搶在2004年9月,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要求成衣廠落實本地採購前量產,工廠建成後,從裝機器、試產到交貨,僅在短短九個月完成,「而且品質與台灣後龍廠一模一樣,完全沒有新手上路的品質不穩期,」林見安說。

九個月的紀錄,是年興的驕傲。但成功並非偶然,背後處處是精密安排的計畫。

善用陸幹 人力資源利器之一

年興廠紡織廠內,搬運棉花的工人開著貨車穿梭其間,紡織機器轟隆轟隆地響著,機器比工人顯眼。到了成衣廠,上千部縫紉機則嘎吱嘎吱地響著,靠的全是人力。廠區內員工,除賴索托黑人外,也穿插著黃皮膚、黑頭髮的大陸人和不少台幹。

人力資源結構,是賴索托紡織廠在九個月內能達到品質最高目標的另一秘密武器。大陸員工月薪250美元,比賴索托高上一倍,何以還要用大陸工?林見安分析,培養工人達到要求的效率標準,得花一年的時間,中間還有流動率;另方面,非洲沒有紡織業技術基礎,工人養成期間,工廠要付出品質不穩定的學習成本。因此,年興輸入大陸熟練工和中低階幹部。

這個想法,源自於年興董事長陳榮秋的理論。陳榮秋相信,「全世界只有台灣人能用大陸人」,只有台灣人瞭解大陸人的生活習性、工作方式;相對的,也唯有大陸人能了解台灣老闆在想什麼,彼此溝通無障礙。

擔任課長等級的台幹,平均年齡是30多歲。林見安說,出國前,這些年輕台幹都在年興總部工作,「這些年輕人的管理方法不見得成熟,卻完全跟台灣接軌」,包括熟悉後龍廠的作業方式、人脈、公司法規等。因此,台灣總部可以完全調動賴索托資源。

勞動力密集的成衣廠,更是善用大陸幹部。大陸幹部以阿蘇圖黑話管理當地員工,當地黑人幹部也學著講中文,成為另一幅「全球化」的景象。

散播種子 荒漠之地長成大樹

前年起,年興成衣廠開始推動現場管理改革,大幅縮減人力,生產效能卻提高。賴索托成衣二廠財務經理江景暉說,總部聘請顧問公司,進行生產流程的數值分析,修正現場管理,達成線上生產流程不堆積的目標。以包裝區來說,透過節拍器進行包裝,讓工人效能加快。目前總部在進行的計畫是導入ERP系統,未來要進行全球統籌和生產管理,將更有效能。

年興賴索托工廠內的機器嘎嘎作響,工人動作緊湊,讓人忘了身處在賴索托的閒適國度。這裡猶如年興的每個工廠,都能準確交貨,維持一貫品質。

年興如同一顆種子,栽入賴索托的土壤,這片荒漠之地長成大樹,容納大陸人、當地人乘涼。

D-Link在世界角落說Hi (節錄)

D-Link在世界角落說Hi (節錄)
【經濟日報/林妙容 陳慧敏 林安妮】 2007.04.20 05:36 am

鏡頭轉到非洲。非洲市場規模不若歐美國家,常被國際大廠視為「雞肋」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D-Link不放棄,同樣採用「地毯式」精耕布局。

D-Link除了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設點,並定期派出人員往來服務其他非洲國家的在地電腦公司,亦步亦趨跟著這些電腦經銷商、電腦代理商的腳步,耕耘市場。

D-Link非洲區總監(Regional Director)梁競勳勤跑非洲各國,不需要地圖,能流利背誦著D-Link的非洲布局。「沿著南非往東非沿海各國,從南非、莫三比克、坦尚尼亞、肯亞、衣索比亞、烏干達、盧安達等,都有D-Link的足跡。」接著他又從西非往南部非洲細數,「還有奈及利亞、甘比亞、那米比亞、波札那、馬拉威、尚比亞、辛巴威」。

非洲一連串的國名,每個國家各有不同的風土民情、政治局勢、市場情況,D-Link跑遍八千里路雲和月。「只有賴比瑞亞(獅子山)和象牙海岸因為戰亂,我們沒有進去,」梁競勳說,近期計劃在肯亞和奈及利亞尋覓人才,設立據點。

台商勇闖天涯,寫下多少傳奇… (節錄)

台商勇闖天涯,寫下多少傳奇… (節錄)

【經濟日報/林安妮】 2007.04.20 05:36 am

非洲愛與愁 叢林新藍海

非洲的大自然環境詭譎多變,能生存下來的生物,自有一套適應環境的機制。為汲取露水而淺根的花,為避旱往下深根的大樹,各有巧妙,卻同樣展現生命的強度。

非洲有瘟疫、有政治動亂、有匯率不穩、有基礎建設不足;到非洲闖盪的台商,也自然發展出一套適應環境的本事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、東非和南部非洲,共有53個國家,屬於傳統非洲的領域,處處都有台商的足跡。

生命財 做生意像打仗

赤道經過的烏干達,以暴君前總理阿敏聞名全球,強人下台,政治休養生息。近鄰盧安達、蒲隆地、剛果、蘇丹仍陷戰亂,反而前來烏干達首都Kampala採購民生用品、工業產品。小小的烏干達,擁有剛果河以東、蘇丹以南等東非的市場腹地。

烏干達經濟缺乏基礎建設,前往開設塑膠袋工廠的周庭選,隨時會面臨停水、停電的困境,但他已泰然處之。他準備了兩套設備,電力一來,加倍趕工,運水車則隨時待命。

周庭選已得過三次瘧疾。他迄今還記得,第一次得了瘧疾,整個人又冷又熱,渾渾噩噩地躺在醫院四天;到了第二次、第三次時,症狀越來越輕微。他說起瘧疾,如同感冒一般輕鬆。適應烏干達後,他甚至愛上這個高原氣候的國度。

西非奈及利亞是另一種「叢林」生態。奈及利亞是西非最大市場,有1.2億人口,也吸引不少台商前往。奈及利亞的政治講特權,做生意多狡詐欺騙,軍隊不規範,海關關卡多。南非桌上型電腦第一大品牌Mecer的經營者Mustek科技執行長甘致行為打入當地市場,找到奈及利亞當地合作夥伴,成功讓Zinox成為奈及利亞桌上型電腦的第一品牌。

「在非洲,政治關係很重要,得要找到能通天的合作夥伴,才能進入當地市場。」甘致行說。他還記得,2002年初次去奈及利亞,僱了四個保鏢。晚餐時,太太很擔憂地來電,他說:「來高檔餐廳都是達官顯貴,外面停車場聚集上百名武裝警察,怕什麼。」

高風險的另一面,則是高報酬。像周庭選的客戶,是捧著現金領號碼牌,求他先給貨。在那裡,塑膠袋的利潤不是台灣的3%、5%、10%,而是35%起跳,甚至是以倍計,「每天到了下班時間,保全要把等著取貨的客戶趕出去」。甘致行賣到奈及利亞的電腦,利潤都是三成以上,是南非的兩倍。

非洲許多國家處於險惡的政治情勢,生產環境更是簡陋;不過,誰能摸熟市場,誰能建立供應鏈,誰能打通物流運輸關卡,誰就能得利。

原本,南非應是非洲叢林的「例外」。自許「非洲老大」的南非,台商最密集的約翰尼斯堡,高速公路相連,高樓大廈林立,是絕對現代化的城市。不過,約堡近年治安敗壞,成為另一個「險惡叢林」。約堡台商要像007情報員,須隨時留意各方動靜,貨車設計得像運鈔車,門口有帶槍保全站崗,住家則裝有高壓電網、紅外線偵測器,外加馴養猛犬。治安因素,讓南非台商從五、六萬人驟減至萬人,不少南非台商大嘆自己是賺「生命財」。

搏感情 風險高利潤大

政治穩定、氣候溫和的賴索托,儼然是非洲的世外桃源。賴索托被包圍在南非內,因非洲成長法案(AGOA)等輸美免關稅、免配額的優惠,吸引40多家台資成衣廠商在此落腳,支撐出賴索托九成的外銷出口額。賴索托的台商經歷1990年選舉暴動,移居邊境的南非淑女鎮,每天出國去上班。賴索托台商彼此間感情深厚,時常一起吃飯、吃酒、講古說笑,保留了台灣農業社會的濃厚人情味。他們彼此競爭國際訂單,卻在生產上不藏私,相互調貨、借機器,在他鄉異地相互扶持。

非洲在跨國企業的布局中,從來不是一線市場,高風險、不穩定、資訊不透明、疾病瘟疫,加上市場規模不夠大,都阻卻了企業的腳步。在非洲落腳的台商,卻將此視為「天然屏障」,競爭不如其他歐美、台灣市場激烈,儼然是「新藍海」。